亞太城市共商城市治理實踐 “廣州獎”創新經驗引關注
2019年10月18日 07:00 21世紀經濟報道 梁信
10月16日,亞太城市論壇于馬來西亞檳城舉辦。
10月16日,亞太城市論壇于馬來西亞檳城舉辦。論壇召開期間,廣州國際城市獎辦公室召開廣州國際城市獎案例研討邊會(下稱“檳城邊會”),主題為“《新城市議程》和地方執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邊會旨在推動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簡稱“廣州獎”)的國際影響力,并進一步激勵和推動全球城市治理創新。
本次檳城邊會以“《新城市議程》和地方執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主題,圍繞“廣州獎”的過往入圍城市、獲獎城市和優秀城市治理創新案例進行分析,充分展示全球城市創新對實現《新城市議程》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作用,體現了廣州在創新國際城市治理體系中的擔當,充分發揮了“廣州獎”作為匯聚全球城市創新案例的國際平臺作用。
邊會由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邢翔、世界大都市協會國際關系高級經理阿格涅斯·比卡特(Agnes Bickart)和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亞太經社會)區域項目管理顧問塞林·基扎克科塔姆(Cerin Kizhakkethottam)進行開幕致辭。隨后,在前聯合國人居署高級政策和規劃顧問、廣州獎顧問游建華的主持下,土耳其梅茨特里市長辦公室協調員赫倫·貝圖爾·勒文特·埃達(Hurrem Betul LEVENT ERDAL)分享了2018年入圍城市案例“女性生產者市場”;印尼瑪瑯市辦公廳空間規劃分析師潘杜·扎努爾(Pandu Zanuar)分享了2016年入圍城市案例“河流筑堤運動:Glintung綠色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0日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市長峰會上, 中國城市廣州因成功發展和推廣純電動公交項目獲得城市“綠色技術”獎項。而在本次邊會上,廣州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沈穎也展示了該次獲獎的“中國廣州公交電動化”案例。通過三場案例分享,邊會深入探討亞太地區三個不同國家的不同案例,展示了不同的社會、經濟和環境背景下不同規模的城市地方當局如何切實執行《新城市議程》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廣州獎”由廣州市和城地組織及世界大都市協會聯合設立,兩年一屆,旨在鼓勵全球城市創新實踐,推動全球城市的全面、和諧與可持續發展,自2012年舉辦以來已有全球近1000個城市項目參評。廣州獎積極對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創設以來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支持,正在成為國際城市治理的重要驅動力。
亞太城市論壇是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和聯合國人居署等共同舉辦的高峰論壇,是亞太地區進行城市交流和合作的多邊議事平臺。第七屆亞太城市論壇(APUF-7)于2019年10月15日至17日在馬來西亞檳城舉行,以動員該地區的合作伙伴專注于加速實踐可持續發展,以實現整個亞太地區城市的可持續未來。
亞太城市論壇自1993年在曼谷舉行第一次會議以來,每隔數年舉行一次,是最大的城市利益相關者區域聚會。來自地方和國家政府、金融機構、民間社會、學術界、城市培訓研究社群、私企的決策者參與其中討論創新解決方案,確定共同的行動和目標,并加強有效的伙伴關系以實現可持續的城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