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大象”轉身
2019年08月24日 07:00 21世紀經濟報道 張曉玲,蔣博斌,陳小榕
體量越大越敏感。在政策收緊、行情波動的2019年,龍頭房企的危機意識凸顯。
體量越大越敏感。在政策收緊、行情波動的2019年,龍頭房企的危機意識凸顯。
萬科高喊“活下去”、“收斂聚焦”,恒大開啟一輪輪降價促銷,融創下半年不想再買地,而碧桂園,今年把回款率放在了考核的首位。
去年8月開始提質降速后,碧桂園交出了首份中報,成績堪稱優秀。雖然銷售增速放緩,但營收、凈利大幅提升,現金流持續回正,凈負債率也控制在70%以內。
問題也存在。三四線城市的銷售乏力,碧桂園首當其沖。對此,管理層已在調整區域和城市布局,面向未來。21世紀經濟報道注意到,公司城市投資的重點,已轉向五大城市群,而非以前的全線布局。
碧桂園正在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高科技綜合型企業”的定位,就是發展方向。-宋文輝攝
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新一輪洗牌已經發生,一些房企已陷入流動性風險。而碧桂園這樣的“大象”,卻在未雨綢繆,尋機改寫行業格局。
8月22日的業績會上,碧桂園主席楊國強沒有出現,總裁莫斌坐鎮全場,拋出了“我對公司很有信心,只要有錢就增持(股票)”的豪言。
著力財務管控
當一家公司的規模擴張到5000億以上,增速便自然放緩,無論碧桂園、恒大,還是萬科,皆是如此。
據克而瑞數據,2019年上半年,碧桂園權益和全口徑銷售金額均居行業第一,但增速放緩,全口徑銷售同比下降2.8%,權益銷售下降3.22%。
但與此同時,公司營業收入達2020.1億元,同比大增53.2%;股東應占凈利約為156.4億元,同比增長20.8%。
和萬科類似,碧桂園非常重視現金流管理。上半年權益去化率達65.0%,權益物業銷售現金回籠約人民幣2659.4億元,回款率達94.3%。
中報稱,繼2017年起,公司已連續三次在年中實現正凈經營性現金流。
管理層表示,正經營現金流有助于經營良性運轉,大大降低對于外部融資輸血的依賴性。
而在融資全面收緊的背景下,碧桂園也在有意識地調整債務結構。
截至6月底,公司有息負債總額約為3318.89億(含銀行及其他借款、優先票據、公司債券和可轉股債券)。有1139.2億是需在一年以內償還的有息債務,占總有息負債的34.3%;現金余額約2228.4億元,約占總資產比例的12.8%,現金余額約為短期有息債務金額的兩倍;另外還有未使用的授信額度達人民幣3133.0億元。
上半年,碧桂園凈借貸比率為58.5%,較2018年底有所上升,但仍在公司設定的70%紅線內。
當被問及如何應對房地產融資收緊時,碧桂園首席財務官兼副總裁伍碧君表現輕松,她回應稱,這不用擔心,公司融資渠道很多,也一直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優質客戶。
8月13日,碧桂園發行的22.1億元公司債券,票面利率僅為5.14%。
龍頭也不是沒有煩惱,上半年的市場波動,三四線去化變難的影響已經顯現。2019年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明顯上升,合計占到營業收入的9.7%。
對此莫斌稱,今年有信心將銷售和管理費用控制在營收8%以內。
在行業調整期內,人員優化在多家公司付諸行動。中報顯示,碧桂園截至6月底的員工數量為11.7萬,較去年年底有所減少。
對此,莫斌表示,集團沒有裁員,公司進行了人員結構優化,有進有出,部分人員向區域下沉。
不過,碧桂園似乎并沒有放慢投資的步伐。公司全年計劃買地1800億,上半年花費1100億,碧桂園常務副總裁程光煜表示,下半年仍有買地預算,要看機會拿地。
億翰智庫認為,自從碧桂園放慢規模增速后,凈負債率持續下降,財務結構更加穩健。此外隨著2017和2018年項目的結轉,預計公司收入、利潤以及利潤率都會增加。
調整城市布局
財報中的碧桂園表現優秀,但管理層想得更多的是未來。
一直以來,碧桂園都圍繞中國城鎮化進行開發布局,深入到三四五線,而今年以來,三四線樓市放緩,引發投資者擔憂。
在業績會上,管理層強調,公司正在調整和提升城市布局,把握人口向核心城市聚集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向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圈、長江經濟帶等五大城市群發展。
碧桂園主席楊國強表示,“我的職業生涯歷經數次地產行業周期,我認為波動才是這個行業的常態;此外,中國城鎮化是一股不可逆的時代大潮,地產市場未來規模將仍然龐大?!?/p>
據業績會上披露,截至6月,碧桂園在內地已經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合計2.78萬億。其中,75%的貨值位于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長江經濟帶等五大城市群,98%位于常住人口50萬人以上的區域,94%位于人口流入區域。
碧桂園在大本營粵港澳大灣區的權益可售資源達3467億元,可售建筑面積約2457萬平方米。另大灣區內有潛在權益可售資源約5519億元,與已獲取得權益可售資源合計8986億元。
其中,在廣東最核心的城市深圳已獲取權益可售資源約225億元,潛在權益可售資源約1961億元,目標市場為深圳的已獲取權益可售資源約1155億元,潛在權益可售資源約4144億元。
另外,碧桂園也參與到深圳舊改項目。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團舊改項目累計權益建筑面積達到1404萬平方米,權益貨值約為1993億元。
由于在大灣區擁有充分的土地儲備,碧桂園近年在該地區的銷售業績也十分可觀。
2019年上半年,碧桂園國內權益合同銷售前10位的城市中,有一半位于奧港澳大灣區,包括佛山、廣州、惠州、清遠和東莞。
碧桂園在長三角也已深度布局。從2018年1月到2019年4月,公司在長三角新增土地建筑面積達2674.4萬平方米,遠高于第二位萬科的1897萬平方米。
據克而瑞發布的《長三角26城突出比拼》報告,碧桂園與綠地、融創以超過5000億的貨值位列第一梯隊。
廣發證券指出,碧桂園的項目拓展兼顧“廣度”與“深度”。自2015年開始,公司在三四五線重點布局優勢下,逐步加大一二線周邊布局力度,且持續參與并鞏固一二線城區市場,穩步優化土儲結構。
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中期,碧桂園擁有不含增值稅的已售未結轉收入7352億元,已售未結轉資源有望在未來1-2年內逐步釋放。
莫斌稱,土地儲備結構調整后,將提供大量的可售貨值,為公司打開繼續增長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