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龍港的城市化路徑值得贊賞
2019年08月31日 07:00 21世紀經濟報道 李靖云
8月30日,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撤銷浙江省蒼南縣龍港鎮,建立縣級龍港市。原龍港鎮的行政區域為龍港市的行政區域,龍港市由浙江省直轄,溫州市代管。
8月30日,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撤銷浙江省蒼南縣龍港鎮,建立縣級龍港市。原龍港鎮的行政區域為龍港市的行政區域,龍港市由浙江省直轄,溫州市代管。1984年5個漁村合并為一個新的鄉鎮龍港鎮,35年來依靠市場驅動的農民自發建設,從5000多人的鄉村變身為38.2萬人的城市,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為299.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萬元。龍港從村落變成小鎮再到城市,可謂一個奇跡,一個典范。
龍港從村變成鎮,再從鎮變成市,不僅是一個勵志的發展故事,也包含著非常多的發展經驗。其實,龍港之于中國絕非簡單的一個努力進取的范本,龍港更代表著改革開放以來以農民進城為主要內容的城市化發展模式,并結合市場導向的要素資源配置,可以說,龍港的成長壯大正好是兩者的結合。
而且,龍港是一個完全自主發展的結果,最早設鎮也是希望把這片蒼南縣農業條件最差、最窮的地方資源集中設立一個城鎮機構。龍港作為一個普通城鎮,采取的是徹底無門檻的入戶,“地不分東西,人不分老幼”,不管你是誰,都可以來龍港。不僅是完全無門檻的歡迎農民進鎮,而且還積極支持農民進鎮以后自己集資建房?!罢l投資誰受益,誰出錢誰建房”,如此積極鼓勵農民自己建房,今天看也是非常大膽的措施。與大城市建設高端金融市場不同,龍港從一開始就是建普通市場。建鎮僅4年,龍港就建立了11個專業市場,迅速形成了大量小微企業,從游走在各種產業邊緣再到成長為世界包裝印刷產業的集中地,龍港產業的選擇和崛起絕非是規劃設計而出,可以說都是市場要素自我流動配置并且壯大的結果。龍港的經驗更為人津津樂道,但是毫無特殊,細數改革開放時代著名的工業鎮,柳市鎮,虎門鎮,北滘鎮等等,也都是同樣的發展道路,也都同樣在競爭中取得了規模優勢。龍港更符合保羅·羅默的“憲章城市”(Charter City)的標準。這種規模優勢,也是中國經濟面對多重挑戰時最可靠的優勢。
龍港從小鎮做起的城市化道路無疑是成功的,小是優勢,但是也是限制。正因為龍港作為一個鎮,在中國的五級行政區劃中處于最后一級,所以在各種發展指標分配中也是最低。這也就導致了龍港已經實現了規模經濟效應,實現了城市規?;l展突破,但是到了一定規模則很難再進一步的痛苦。所以這些年的政策研究,不斷提出所謂強鎮擴權,甚至還有鎮級市設想,都是希望能在五級行政體系下,來解決“鎮”這個特殊的城市進一步發展的問題。但是,此次國務院直接批復龍港成為縣級市,則是更為大膽也更為有效的解決方式。與鎮級市不同,新成立的龍港市直接有了縣級市的身份,不僅行政級別提高了,而且也意味著發展空間變大了,可以說這才是治本之策。
龍港市的建立,更大層面上意味著小鎮從小做起、實現規?;某鞘谢窂奖徽J可,但是就深遠意義而言,還不止于此。就在龍港建市的四天前,8月26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的第五次會議明確指出,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會議提出要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力,要形成全國統一開放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場,還要充分發揮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梢哉f這是高屋建瓴地總結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方向,更是從宏觀政治經濟層面上把產業發展、市場發展,以及勞動力成長納入到一個實際的空間載體之中,那就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而要實現這樣一個目標,既要看上海深圳,更要看龍港虎門。前者是中心城市的經濟聚集,后者則體現了城市群的經濟聚集,前者體現了宏觀的城市發展方向,后者則體現了微觀層面的城市發展結果。大小雖然不同,但是都實現了流動和積聚。
對于龍港市而言,從農民第一城到中國第一個鎮改市,可以說再次走在了歷史的潮頭。對于龍港而言,站上了這樣一個潮頭,歷史責任可謂更重大。如何更快更有效地實現公共治理的高收益,突破發展限制之后如何更好地實現發展?有些問題之前龍港遇到過,有些問題則可能是全新的。城市是社會流動和經濟積聚的產物,新問題還是老問題都是來自流動和積聚的挑戰,至少,我們有理由相信龍港市做得不會比龍港鎮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