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新片區獲50條特殊支持政策 在落戶、購房、就業、稅收上有哪些“特殊”?
2019年08月31日 07:00 21世紀經濟報道 盧常樂
8月30日上午,上海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最新出臺的《關于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實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臨港50條”)。
上海自貿區新片區到底該如何推進特殊經濟區的規劃建設?
8月30日上午,上海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最新出臺的《關于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實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臨港50條”)。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此次發布的“臨港50條”聚焦了管理權限、專業人才、財稅金融、規劃土地、產業發展、住房保障和基礎設施等多個方面,目標是將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打造成為“要素資源最集聚、體制功能最完善、市場主體最活躍”的經濟增長極。
“臨港50條”尤其強調了在財稅金融政策、吸引人才發展環境,以及推動高端產業集聚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舉措。特別是在財稅政策方面,提出按照“地方財力留用、市區專項扶持”的原則,五年內臨港新片區產生的地方收入全部用于新片區。
與此同時,在加大人才住房保障、構建便捷交通網絡體系,以及提升城市服務功能等方面更是細化了此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的政策內容。
受訪專家表示,現在提出“新片區產生的所有地方收入全部用于新片區建設”的支持政策,意味著新片區將實現財稅自主,結合建立的新片區專項發展資金5年不少于1000億元的財政支持,成為未來臨港的人才集聚、產業發展提供了相當有力的實際支持。
設立1000億元專項發展資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此次發布的“臨港50條”共涉及8個方面的支持政策,其中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發展環境和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就共出臺了20條舉措,可見其對臨港新片區建設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財稅金融政策支持方面,“臨港50條”指出,要建立有利于產業和人才集聚的財稅制度,按照“地方財力留用、市區專項扶持”的原則,加強財政資金的支持。進一步拓展投融資渠道,發揮市場主體建設新片區的作用,為新片區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具體來看,除了要求新片區產生的所有地方收入,全部用于新片區建設外,還要求整合市區兩級的稅收、土地出讓收入、基礎設施配套費及市區兩級專項資金,建立新片區專項發展資金,5年總計出資不少于1000億元,統籌用于新片區內各類產業扶持、創新創業支持、人才引進培養和基礎設施建設等。
而在稅收支持方面,此次出臺的“臨港50條”中還明確了《總體方案》的要求,對新片區內符合條件的從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等關鍵領域核心環節生產研發的企業,實行5年內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生產、設計和軟件企業,按照國家規定予以享受“兩免三減半”“五免五減半”等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除此之外,記者還注意到,支持政策內容中還包括了實行對在新片區工作的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部分給予補貼。
事實上,按照當前我國企業所得稅標準稅率25%的基礎來看,此次對新片區的稅收制度和政策規定十分利好,以往15%的優惠稅率僅在西部大開發等地區針對鼓勵類企業進行實施,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門檻標準。而對比“臨港50條”可以發現,只要是新片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就可享受該稅收優惠待遇,實質擴大了受惠企業的范圍。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光谷自貿研究院院長陳波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發布的“臨港50條”中可能最大的亮點便是財政自主,按照當前上海在全國的稅收貢獻重要性來看,實質相當于在上海臨港新片區劃出了一個稅收“豁免區域”,留存的資金配合5年至少1000億元的專項資金,用于新片區自身的建設上,將為臨港新片區的未來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資金支持。
“對于符合條件的企業來說,按照15%的優惠稅率能夠為新片區受惠企業提供發展支撐,同時對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部分進行補貼,也對新片區吸引國際國內人才起到重要作用,特別是高級人才,以及集聚先進制造產業來說,可謂影響深遠?!标惒ǜ嬖V記者。
完善購房、住房保障政策
此次發布的“臨港50條”中除了眾多涉及打造產業發展和人才高地的內容外,還將推動產城融合,不斷豐富城市服務功能,打造品質生活新高地作為重要支持政策內容。特別是在加大對人才的住房保障力度、構建便捷的交通網絡體系,以及提升城市服務功能三個方面,共出臺了16條內容舉措。
其中記者注意到,“臨港50條”提出要將新片區建設成為長三角區域重要的節點城市。包括加強浦東綜合交通樞紐以及與長江北部和浙北地區的鐵路通道建設,實現與長三角地區鐵路運輸快速通行。規劃完善新片區內的軌道交通網絡,加快提升軌道交通的運能,以及加強新片區周邊區域的高速公路建設等。
除了交通領域的提升外,在未來新片區的建設過程中,圍繞產城融合推進人才集聚,“臨港50條”中還明確了豐富教育資源,進一步優化配置醫療資源、促進文化休閑等方面制定了多條細則內容,用以提升城市服務的功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眾多圍繞推動產城融合、豐富新片區城市服務功能的支持政策細則中,圍繞人才的住房保障措施成為市場關注度極高的內容。根據此前公開的信息,對符合區域發展和產業導向,符合一定條件的非滬籍人才,放寬住房限購的舉措,在這次公開的支持政策中,也有了明確的回應。
根據“臨港50條”,提出了定向微調新片區住房限購政策、調整商品住房選房購房制度、實施限價商品房政策、建設“先租后售”公租房、擴大租賃住房配套建設渠道,以及給予規劃土地政策支持等重要具體舉措。
其中,在定向微調新片區住房限購政策方面,新政指出按照區域發展和產業導向,對符合一定條件的非本市戶籍人才,購房資格由居民家庭調整為個人,可購買新片區普通商品房一套??s短非本市戶籍人才在新片區購房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金的年限,將自購房之日前連續繳納滿5年及以上,調整為連續繳納滿3年及以上。
此外,還實施限價商品房政策、建設“先租后售”公租房等,都針對性很強地指向服務于新片區內的人才居住需求。尤其是在人才租房政策方面,“臨港50條”還創新性地提出了建設“先租后售”公租房政策。
規定該公租房建成后10年內作為公租房使用,其中50%房源可由單位按門棟整體購買作為公租房中單位租賃房使用。公租房建成10年后還可作為商品住房按套上市轉讓。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臨港新片區的定向微調住房限購政策并不意味著上海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調整,其僅為服務自貿區新片區的發展所出臺的區域性住房限購政策微調,目的是能夠吸引相應的產業人才導入到新片區的發展建設中,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堅持“房住不炒”,以及建立多渠道保障和租購并舉的區域性住房體系是臨港新片區在完善住房支持政策方面的必然。
“此次提出建設先租后售的公租房是一種很好的模式探索,一方面能夠減輕人才在當地購房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能夠解決現實觀念中對租房居住存在的偏見,能夠有效推動當地租房市場服務于人才居住?!眹儡S進表示。